Friday, October 09, 2009

ABC 關於德國教堂

  美國遊客有一句形容到歐洲去旅行的妙語,叫做「ABC 之旅」, 所謂ABC是Another Bloody Church 的縮寫,即「又一座該死的教堂」的意思。我這次在萊因河沿岸各地所見,不論大城小鎮,最突出的就是教堂的鐘樓或尖頂,但是我倒並不嫌教堂太多,因為它們就是歐洲歷史文化的表徵。問題是,看得太多了,腦子裡裝不下那?多資料,而且即使記得,把它們寫出來,讀者也未必有興趣,所以還是最簡單的提一下,同時報導一些別的事物罷。

三大教堂
  關於教堂,只要知道德國境內的萊因河上有三大著名的就夠了,它們位於美因玆(Mainz)、史貝耳(Speyer)和窩姆斯(Worms)。這三個城市都有二千年以上的歷史,所以有很多羅馬帝國時代的古蹟,而那些教堂的歷史也有一千年或更久。美因玆今天是德國的重要城市,它曾是神聖羅馬帝國位於德國的首都,也是活版印刷機發明家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 1400-1468)首次設立印刷廠的地方,所以最為有名。史貝耳的教堂據當地人說是萊因河上最偉大的,果然是意外的輝煌,真想不到這麼小的地方居然有如此規模宏大的建築,由此可以想像一千年以前教會的勢力必然非常巨大,而這座教堂是虔誠的國王主持建造的,可見政教合一的傳統在歐洲確是根深柢固。
  但是,這兩個地方都不及窩姆斯的多姿多彩。這個地名像英文中的蠕蟲(worm),所以曾經有人提議改名,但是當地人為了維護傳統,堅決不改。不要以為說英語的人覺得這個地名可笑,它卻不是等閒的去處。城中那個大教堂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文物,主要因為宗教革命的發動人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曾於一五二一年在此地「舌戰群僧」,為他要求教會改革的論文辯護。
  不過,我興趣更大的是萊因河邊一座哈根(Hagan)的雕像,他正在把尼貝龍的寶藏拋向河流。這個故事在德國可說家喻戶曉,而此地就是尼貝龍史詩(Nibelungenlied)的來源地,華格納的偉大歌劇《尼貝龍指環祖劇》(Der Ringdes Nibelungen)講的就是這個故事。這個德國民間神話一千多年前已經廣泛流傳,不過華格納還參考了其他文獻,更把它經過藝術加工,所以和今天在當地流傳的並不完全一樣。但是細節並不重要,因為這個故事主要的含義是天神們為了權力和財富大家爾虞吾詐、互相殘殺,到頭來不但權力沒有得到,尼貝龍寶藏永沉萊因河底,而所有爭權奪利者則全部死亡!

對牛彈琴
  德國的導遊對這些城市的歷史都十分有自豪感,對尼貝龍史詩尤其津津樂道,可惜大部分美國遊客的歷史知識有限,向他們3述德國神話更是對牛彈琴,令有學問的導遊也感到索然。於是他們就多講戰爭,在每次提到那些教堂時,總是說法國人來到就把它們燒燬,而最大的文物破壞者則離不開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和拿破崙,令美國老太太們搖頭不已。
  我不知道法國人怎麼想法,但是這些城市都在萊因河的西岸,如果以河流為界,或許是德國人越界在先也說不定,那?當初法國來攻打它們似乎也有些道理。但是,這些城市中的大教堂當年卻是由德國人興建的,這裡面糾纏不清的歷史恩怨,為了免傷和氣,大家也就不再深究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