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第一天
七月一日, 香港回歸之日。 但今年有點不一樣, 因大家也要上街去。
我、iris等一行八人一起上街去表達對廿三條的反感, 這是我們第一次遊行, 所以甚麼也不清楚, 以致在最多人時才出發, 逼到發狂。
本來只想冷靜走畢全程的我們, 被政府那荒謬的政策激出怒火。 只count維園的遊行人數, 但不准人進入維園, 好、好、好絕的政府﹗
之後唯有中途插隊, 由於時間關係, 我已經準備0左一碟現成的……Sorry, 講錯對白, 係因為要趕到藝術中心看 《馴情記》, 所以在太古廣場便離隊。眼看整個太古廣場的人也穿上黑色上衣, 心中便明白大家也是愛好自由的香港人。希望五十萬人用腳走的路沒有白費, 廿三條能在有充份的資詢下才立法。
看完了由一峰主演的《馴情記》,我當然會說是好看,不過真係有D get 唔到。始終是一次看專業的舞台劇,心中跟校內的舞台劇相比,真係差天共地,hehe…尤其是怖景、道具等… 重有要小心看才發現的無線咪, 嘩﹗pro到﹗最勁在於有活動舞台,可惜我想有點浪費, coz出活動舞台果part就係我唔明之處。
也許是現在的「歌星們」唱live太爛吧, 把一峰唱的live襯托到如天籟一般,真係好聽到、靚聲到不得了。
不過看罷此劇叫我心有戚戚然之感, 原因有二。
一﹒ 後悔— 後悔把極好聽的《the best is yet to come》聽爛了, 雖說它仍然是上佳之作, 但當初的感動卻失去了, 縱使是live version, 望著一峰也於事無補。 就像《金枝玉葉》中(港產的, 非柯德莉夏萍那套), 在劉嘉玲把嘉明(張國榮飾)送的音樂卡翻開後發現音樂早已隨電源耗盡而消逝一樣, 叫人心酸。 正因如此, 我以後把任何使我心動的東西也只準自己偶爾回味, 不可再重蹈覆轍。 而《馴情記》也會被我封印, 因為它令我的心酸了一下, 有欲哭的衝動。
二﹒ 惆悵— 《馴情記》談的是青春消逝。
《馴情記》定義:「青春是可以將所有人和事簡單二元化:喜歡/討厭、有感覺/冇感覺、做/不做……在他們眼中,彩虹的七種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分得清清楚楚,一點也不含糊。
「但當長大後,一切就變得模糊不清:我不大喜歡(工作性質),但又不討厭(賺到不少錢);對於身邊那個人,我是有一點愛(他外形性格不差呀),但又不是十分愛(但好似已結婚了嘛)……年紀越大,感覺越來越模糊,眼中的彩虹,只有彩色,紅橙黃綠青藍紫己不是分得這麼清楚。但青春消逝了就是消逝了,一切都沒可能重新開始,但只要懷著青春的心活下去,生活依然是有血有肉有趣的。
看完它的簡介, 你也感我所感吧﹗ 眼看自己年事漸高, 但一事無成, 甚麼花樣年華早消失得無影無蹤, 但責任、前途等卻把你壓至喘不過氣。 也許是日近放榜, 心情不隱再加上這一齣劇以成長的無奈為題, 我怕長此下去, 我把天下間所有的巧克力吞下也想不起何謂輕鬆,笑逐顏開的我成了大家的回憶……
哈哈, 寫這篇日記時只有20歲, 什麼年事漸高, 好做作, 笑死人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